基层“闲人”太多?多点正向激励少些负面刺激
“二传手”“老前辈”“隐形人”“背锅侠”“大头兵”?
据半月谈近日报道,如今在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工作事务杂、体量大,忙闲不均、人员闲置的现象依然存在。有少数干部目标不清,对考核任务漠不关心,卸掉拼劲的同时也放下了责任。该文章还为五种基层闲人画像:上推下卸的“二传手”,升迁无望的“老前辈”,得过且过的“隐形人”,有苦难言的“背锅侠”,徒劳无功的“大头兵”。
不得不说,这五种闲人的画像十分传神,活泼泼的就好像站在眼前一样。他们中有的人却是不担当、不作为,凡事能倒手就倒手,“不粘锅”已成习惯性操作;有的人自觉没了前途,万事不操心,要么琢磨养生,要么闲扯淡;有的人则毫无追求,甚至让人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
这中间当然有主观因素。基层干部的“自我放逐”“主动逃离”,无疑是导致闲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从现实看,问题也没那么简单。哪个青年一入职还没有一点雄心?哪个干部不想着做一点事成就自己?哪个单位又少得了一腔热血的热心人?
然而,且不说任何人的成功需要适宜的土壤和水,就说正常生存吧,很多时候也会受制于外部的人和事。比如,一个人在基层摩擦日久,往往会把身上的热情和锐气磨去,以至于越来越像一颗“鹅卵石”;再如,沉在下边的时间长了,太接地气了,可能只剩下干活,也就把“天线”忘记了;又如,如果一个干部总是忙忙碌碌,常常被当成背锅的料,怎么可能会有激情和干劲?
这些年来,关于基层干部升迁无望、动辄得咎的报道并不鲜见。像此前媒体报道的云南80后白发干部李忠凯,就引发很多网友关注。还好,李忠凯最终得到了提拔,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多的基层干部则可能属于“沉默的大多数”。
因此,对那些身在基层散淡的闲人,除了加强教育,激发其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主动性外,也要从更多层面多些积极的供给,从根本上扭转基层作风,提振干部士气。
比如,持续畅通基层干部“向上的台阶”,真正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刚性要求,同时在任用干部的年龄线上避免“一刀切”。毕竟,那些在基层摸爬滚打、直接与老百姓打过交道、直接处理过事务的干部,更了解现实情况,也更有办法和方法。比如,各级机关要秉持改革的思维,不断推动办事力量下沉,坚决避免出现机关膨胀情形。
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应该落在现实操作上的制度。基层是治理的末端,也是治理的关键所在,是否有成效,成效如何,并不取决于表态喊口号,而取决于我们怎样对待一个个的人。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龙之朱 【编辑:陈海峰】
关键词: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cqy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