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特约评论员 毕舸
(相关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5月24日下午,科大讯飞股价突然跳水,一度下跌8.82%至53.88元/股。截至收盘,科大讯飞报价56.57元/股,当日下跌4.26%。当天,科大讯飞回应媒体时表示,“股价下跌系某生成式AI写作虚假小作文导致,谣传风险为不实消息。”此前,网络上流传一篇貌似某生成式AI制作的一篇“科大讯飞出现重大风险的警示文”。“警示文”称,科大讯飞涉嫌大量采集用户隐私数据,并将其用于人工智能研究。
科大讯飞究竟是否涉嫌违法采集大量用户隐私数据?据企查查APP显示,科大讯飞旗下多款软件应用都曾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通报。然而,科大讯飞旗下讯飞有声APP被工信部通报私自共享给第三方侵害用户权益,是发生在2020年的事情。讯飞输入法被下架,则发生在2021年。近期,工信部对56款侵害用户权益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及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SDK)进行通报,名单中并无科大讯飞。
也因此,目前尚无权威信源,证明科大讯飞涉嫌大量采集用户隐私数据,并将其用于人工智能研究。
假如网上流传的所谓“警示文”确是AI制作而成,那么这篇虚拟报道已经造成了实实在在的损失,使得企业正常经营受到干扰,股价大跌更是让投资者真金白银化为乌有。可见,“AI假消息”已不再只是恶作剧,也不只是谣言,更是会对个体、企业权益造成实实在在的严重侵害。因此,假如这篇“AI文章”确是造谣,其始作俑者理应受法律惩戒,而不应伤害之后一笑而过。
此前,一篇题为《今晨甘肃一火车撞上修路工人致9人死亡》的“新闻”引发网友关注。经警方侦查发现,这也是一起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炮制虚假不实信息的案件,相关自媒体公司以此获取流量牟利。
面对生成式AI,大家惊叹于其智能学习大数据、自动生成各类内容的强大能力,而有人则盯上了其“钱景”,利用其所生成的假新闻达到自身利益诉求。对此,今年4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提供者,对生成式内容信息负有平台监管责任,发现用户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从事网络炒作、恶意发帖跟评、实施不正当的商业营销等,应当暂停或者终止服务。
就此,相关平台应尽快封停该虚假新闻发布账户,将其违法线索移交执法部门,以供后续查处。
而基于生成式AI的长远发展,此事更是敲响了警钟。一方面,对于利用生成式AI造假牟利的违法行为,有关平台和部门应携手问责,对其零容忍。另一方面,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科大讯飞本身是AI行业龙头企业,也在开发此类通用大模型功能,却反遭“AI假新闻”所伤。
这更加说明,AI技术开发者应清醒认知AI被滥用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需从自身做起,严守相关法律规定,不过度采集用户隐私信息,建立更加完善的用户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特别是,在开发AI软件的过程中,就将应对AI软件不当使用的负面效应,在技术上作充分的屏蔽,共同推动相关监管法律法规的落地。否则,面对失控的AI技术,没人能置身事外。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cqy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