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后空姐,做陪诊师月入2万,表面光鲜,其实背后水很深 视焦点讯

来源:东方资讯 时间:2023-05-09 18:30:32

有人去医院花钱,有人去医院赚钱。

最近,一种小众行业“陪诊师”,没有门槛,也不限制学历,工作时间灵活,主要工作就是陪人看病,就可月入过万。

二胎妈妈陆海燕,辞去人力资源的工作,转行在三线城市当陪诊师,半天4个小时200元,收入上万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工作内容简单、时间自由,薪资又高,这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理想工作,即便钱来得太猛烈了,大家肯定也在所不“辞”。

不过,这职业背后的水“深不可测”,不是什么人都能蹚的。

月入过万的背后,微信步数也过万,陪诊师首先就是个体力活。

陪人看病,这只是陪诊师的业务之一,他们的业务范围很广,小到取送报告、帮忙挂号,大到代问诊、陪检查。

有些外地患者,陪诊师还得帮忙订酒店、解决三餐,来回接送。

一句话,凡是可以代劳的,无需患者出手的,陪诊师都得上,这也应了广大老板的口头禅“年轻人眼里要有活”。

在如今老龄化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老年人就成为了陪诊师的最大客源。

刚入行的王菊,一上来就遇到了“大客户”,这个“大”不是指对方出手阔绰,而是服务难度大。

64岁的杨阿姨,一次意外摔跤伤了腰,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医院成了她的“老地方”。

当时,还处于疫情防控阶段,出行受限,健康码、行程卡一样不能少,可还是新人的王菊不清楚。

刚到医院时,王菊帮忙排队挂号,结果好不容易排到自己,却被告知必须由患者本人亲自挂号。

不然,医生无法确认患者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区。

没办法,王菊只能折返回去推杨阿姨过去,但医院的布局又给她增加了额外的难度。

体检中心与门诊大厅不在一栋楼,要想去体检中心,先需要上二楼,再来个山路十八弯,最后经过一条长长的斜坡。

上楼时,王菊下意识准备走扶梯,杨阿姨的随行保姆拦住了她,说“轮椅坐不了扶梯”。

王菊又要绕一大圈去等电梯,好不容易挂完号,王菊要按照检查项目,一项一项陪着杨阿姨检查。

做检查时,难免会有一些不适,这搁在年轻人身上,尚能忍一忍,但老年人就有点难扛了。

王菊要时不时在一旁,安慰杨阿姨,尽量减轻检查给她带来的痛苦。

其实,陪诊师自身的压力暂且不说,如何应对被确诊的患者,才是陪诊师最头疼的事。

检查结果没事,那皆大欢喜,就怕万一检出大毛病,而陪诊师如何安慰,如何排解患者,是一门学问。

陪诊师大白,曾经经手过一位肺癌患者,是个只有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

当时,大白帮忙拿报告,看到报告的那瞬间,他一下子傻眼了。

看着眼前年轻的面庞,大白心头转了千百遍,不知如何开口。

他不知道该如何跟这个年轻人说,从工作角度出发,他应该如实相告,但从人道主义上看,善意的谎言似乎比真相更缓和。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身为当事人,小伙的接受能力超乎他想象。

毕竟是自己的身体,小伙大概清楚自己的状况,之前整日提心吊胆,现在明确了病情,他反而松了口气。

最后,他还故作轻松说道,区区一个肺癌,他一个人扛得住,只是怕家人扛不住罢了。

那一刻,大白几乎都要流下泪来。

陪诊,诊只是其次,更多的是“陪”,陪伴才是陪诊师的主要工作。

医院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个未知数,而找陪诊师,一定程度上只是想找个人陪。

遇上重症患者,有时候能陪着他们逛会儿,陪他们吃个饭,就已经给予他们莫大的温暖。

正如董卿在《朗读者》说过:

“陪伴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人与人之间,一旦产生情感羁绊,就可相互救赎,万物裂痕之处,总有阳光照进去。

在患者灰暗的世界里,陪诊师就是那束光,他们的出现,会让我们暂时原谅之前生活对我们所有的刁难。

我想,这就是陪诊师存在的最大意义。

-END-

参考资料:

1、三联生活实验室|我在北京陪诊,做患者的“临时家人”

2、四川观察|陪诊师:病人超一半是年轻人,他们比老人更孤独

3、浙视频|95后空姐转行做陪诊师月入过万:我不是黄牛

4、star星视频|女子入职陪诊师日入300多,全职月入8000元:收入可观

作者:夕四

编辑:柳叶叨叨


大白曾在一个星期内,接触了五个癌症病人,这甚至让他产生幻觉,癌症这么多,自己会不会也是其中一员?

在绝症面前,每个人的反应各不相同,这对陪诊师是个考验。

大白说,比起不痛不痒的安慰,有时候病人想要的,只不过是有人能陪他们唠会儿嗑。

对很多病人而言,找陪诊不只是为了节省时间,更多的是他们需要安全感。

哪怕这份安全感“明码标价”。

其实,陪诊师不单单是个体力活,还是个技术活,非常考验“演技”。

90后姑娘小尤,曾接待过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妇。

他们的儿子本身是个医生,实在抽不开身,陪爸妈去趟医院,但请陪诊师陪同,老人家又心疼钱。

于是,老人的儿子找到小尤,陪老人就诊。

他还特意叮嘱小尤,不要说是陪诊师,就假装是自己的女朋友。

这样,老人心里就好受多了。

一整天陪诊下来,没有出现任何“穿帮镜头”,就在小尤准备杀青之时,上天给她派了位不速之客。

她碰巧遇到自己的朋友,朋友见面,直接问她“今天怎么没去接单子?”

吓得小尤赶紧打岔,随便找个借口糊弄过去,好在两位老人也没有起疑心。

与小尤相比,于雨的“演员业务”就更广了,经常在不同角色中来回切换。

有一次,于雨陪一位患甲状腺癌的王阿姨去医院,这次她领到的角色是“社区志愿者”。

做戏就要做全套,于雨特意翻箱底找出大学志愿者协会的帽子。

此外,她还象征性地印了几张传单傍身,主打“免费陪60岁以上老人就诊的社区公益”。

在陪诊方面,有特殊需求的客户还真不少,有的需要演戏,而有的需要“特工”。

曾有位母亲联系李佳,麻烦她陪患抑郁症的儿子复诊。

没什么要求,就是希望李佳在不露面的情况下,陪他去医院。

因为她儿子特别抗拒与别人接触,强烈排斥家人陪同,觉得自己一个人能行。

可身为母亲,她又放心不下,只能求助陪诊师,当一回特工,盯着她儿子,了解他的病情。

那天,李佳先是提前打点好一切,确保男孩复诊畅通无阻。

等男孩出现,她又要全程猫着身子,紧随他身后,关注他一举一动。

好在是光天化日,又是女生,不然李佳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什么尾随狂。

等男孩会诊完,李佳又要绕回去找医生、护士了解他的病情。

了解清楚后,李佳就可以跟客户汇报,在打通对方的电话开始,李佳成为了倾听者。

陪诊师小乐曾接触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有一天趁母亲不注意,他将自己锁在房间自缢。

紧急送去医院抢救,他全身已经冰凉,心电图呈直线,母亲扑倒在地,恳求医生再救一救,只可惜,已经无力回天了。

河北陪诊师小王,今年三月为一位客户的最后一次“陪诊”,是在殡仪馆送他最后一程。

有人说,陪诊师只不过是黄牛又换了一身马甲。

其实,比起黄牛,陪诊师更多时候,是拿着陪诊的费用,做的事大多与陪诊关系不大。

黄牛卖号赚钱,陪诊师贩卖的是时间,甚至是靠情感赚钱。

说他们是陪诊师,还不如“临时家人”形容的更贴切。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cqy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邮箱 :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