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高度机动的微型机器人,可以进入身体,比如胃部,让人产生饱腹感,帮助减肥。”4月14日,在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举行的智能机器人创新论坛上,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苗春燕教授透露的这一成果引起关注。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人工智能与关键技术助力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主题下,多位院士专家展开探讨。
【资料图】
论坛会场。王延斌 摄
“机器人越来越多地代替人在危险、恶劣环境中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长期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突水突泥等灾害防控研究,他认为,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作业模式逐渐向少人化方向发展,机器代人成为地下工程智能建造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邓宗全讲述了“月球、火星探测机器人”。他表示:“机器人服务于太空,助力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通信与导航等领域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在论坛现场,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山东产研院、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研发人员,以及多家机器人领军企业负责人作了技术交流。
从工业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再到人形机器人,智能机器人随着AI、5G、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得到快速突破。
“目前,人形智能机器人在全球还未真正实现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付宜利透露,国内高校中,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哈工大、山东大学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处于领先水平。
他认为,人形智能机器人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一项科技,而是融合了芯片、人工智能、动力操控在内的综合产物。基于该产业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人形机器人虽未实现产业化,但在前往产业化的征途中,完全可以实现“沿途下蛋”,发力该领域的机构可以先实现关键器件产业化,也可以提供技术服务赚取利润,而全产业链的培育则需要政府引导、统一规划。未来,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农业、健康、教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市场。
此次论坛是由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产研院联合主办的。
在当天举行的论坛上,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董事长孙殿义表示:“能否抓住智能机器人的先发优势,抢先打造产业高地,决定了区域发展能否真正实现高质量。”
关键词: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cqy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