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业务都进入了存量博弈期。
(资料图)
爱博医疗(688050.SH)的业绩抗住了逆风,但也凸显颓势。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22年度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9亿元和2.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81%和35.27%。公司两大主要产品线均实现增长,其中人工晶状体业务同比增加了15.77%,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业务同比增加了62.09%。考虑到2022年第四季度因疫情导致白内障科室和视光验配机构一度大面积停诊,公司Q4收入同比增速27.78%,逊于年度表现。
受上述消息影响,爱博医疗股价冲高回落。市场担忧,随着人工晶状体与OK镜陆续开展集采,爱博医疗2023年面临挑战更大。
红利期将结束
人工晶状体是即将被纳入集采的高值医疗耗材之一。人工晶状体是一种用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能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通常由一个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组成,用以取代白内障手术中被摘除的天然晶状体。
地方集采被视为全国范围集采的预演,已陆续启动。2022年4月,京津冀联盟联动集采将人工晶状体纳入;今年1月,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人工晶体集中带量采购文件》,作为2020年第一轮晶状体集采的延续。
从市场结构看,头部眼科高值耗材以进口厂商为主,包括强生视觉、美国爱尔康、德国蔡司、美国博士伦等。目前,第一轮集采红利期趋于结束,在后续集采压力之下,国内厂商完成产品升级的紧迫性愈发突出。
爱博医疗是国产人工晶状体领先者,是2020年~2021年间集采的主要受益者。这一期间,爱博医疗中标多地晶状体集采。2021年,“普诺明”为核心系列收入增速达36.37%。到了2022年增速放缓至27.78%。
本土厂商在高端系列仍有空间。去年10月28日,爱博医疗开发的非球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状体正式获批,为首款国产品种。这是一种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状体,利用衍射光学原理实现分光,在治疗白内障的同时,可弥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视力不佳的不足。
值得注意的,有更多企业正觊觎这一赛道,有的甚至原本并不属于这一行业。2016年昊海生科(688366.SH)通过收购新产业眼科60%股权介入这一领域,目前相关子公司已布局人工晶状体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多个创新品种的研发;今年2月8日,昊海生科宣布以1.4亿元再度收购深圳市新产业眼科新技术有限公司20%股权,后者是进口人工晶状体Lenstec经销商之一。此举表明昊海生科正继续加码人工晶状体产业链。
OK镜进入存量博弈
过去两年里,爱博医疗的另一大业务角膜塑形镜业务表现超越了人工晶状体。2021年和2022年,公司角膜塑形镜收入同比分别增加了159.54%和62.09%,远超整体水平。
角膜塑形镜即OK镜是一种光学矫正产品,通过改变角膜形态来暂时改变屈光度,用于提高裸眼视力,且具备可逆性及非手术物理矫正的特性。与人工晶状体市场相比,角膜塑形镜市场是一片蓝海。
学习负担加重、电子设备普及等因素令青少年近视率不断提高,从而催生控制近视的需求。根据卫健委发布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从幼儿园到高中)总体近视率达53.6%。
2005年,欧普康视(300595.SZ)首款角膜塑形镜产品在国内获批,良好的竞争态势令其业绩长期稳定增长,综合毛利率水平长期介于75%至80%。2019年3月,爱博医疗取得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是国内第二家国产OK镜公司。
基于相似理由,爱博医疗角膜塑形镜也快速成长,但市场“买单”的意愿开始遭到质疑。欧普康视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度归母净利润介于5.71亿元至6.82亿元之间,同比增速仅为3%~23%。
龙头业绩失速,表明角膜塑形镜市场将逐渐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而即将推进的集采将加速这一进程。此外,爱尔眼科(300015.SZ)、昊海生科等公司也已经介入角膜塑形镜,这是市场趋于成熟的标志。
对于爱博医疗而言,随着基数增加,意味着要维持原有增速的难度加大。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cqyy.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317 493 128@qq.com